19 / 设计师、经济寒冬与 30 天副业冲刺:抓住 2025 年的淘金热
上周凌晨一点,一个朋友给我发私信:
“Bear,到处都在冻结招聘。现在辞职单干是不是疯了?”
我笑了——因为 Airbnb 的创始人就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最恐慌的时候这么干的。他们付不起房租,于是把公寓地板铺满充气床垫给参会者住,结果阴差阳错搞出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巨头。
历史喜欢这种反转。大公司踩刹车时,身手敏捷的设计师就猛踩油门。Basecamp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崛起,Figma 则诞生于投资人“抱团过冬”的年代。艰难时期迫使小团队“轻装上阵”——而“轻设计”恰好最好卖。
下面是关于这个话题的视频版,但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字,也有完整的blog版本。
为什么说 2025 正当时
几个数据让我今年狠狠双击:
2023 年美国自由职业者收入 1.27 万亿美元——相当于整个农业产值。
创作者经济规模已超 1910 亿美元,预计 2030 年会翻两到三倍。
40% 的远程岗位员工已转向混合办公;企业把人才当乐高,一块块拼接,用完即走。
生成式 AI 已全面进入创意流程,一个设计师搞定过去一支小团队的活。
一句话——预算没消失,只是“变形”。客户在找“能冲进来、解决问题、拍拍尘土就走”的高手。
这七条生意路子,我亲眼见过它们赚钱
别急着记流水账,想象我们端着手冲咖啡,漫步外滩——我边走边八卦,告诉你哪些模式真在跑。
1. 一人 AI 工作室
朋友 Emma 用 ChatGPT 写需求、Midjourney 出灵感图、Figma 精修,然后直接交开发可用文件。两周一个迭代,固定报价。客户满意速度,她满意利润。
2. 睡前也能卖的数字商品
Louis 把 UI 图标 + Notion 看板打包挂 Gumroad。凌晨三点手机“叮”一声:“又卖出 29 美元”。新时代的“图库生意”,但无中间商赚差价。
3. 迷你 SaaS / Figma 插件
Ruby 写了个自动多语言插件,5 美元 / 人 / 月。我们上次聊天,她午饭前就已挣到房租。
4. 直播式小班课
比如四个周六下午,教《设计师的 AI 提示语秘籍》。20 个名额,399 美元一位。学生拿证书,你拿现金流。
5. 无代码创投工作室
两周用 Framer / Figma Sites 帮创业者做 MVP。先收项目费,再要点小股权。要是项目火了,你也跟着起飞。
6. Kickstarter 先行的实体产品
数据显示众筹金额达 20% 目标的项目,有近八成最终成功。目标别定太高,找朋友先助攻破 20%,剩下交给“人从众”效应。
7. 设计点评 + 内推社群
Slack 群,每周线上批评会 + 精选职位板。会员每月 10 美元,像买一杯咖啡,但对你却是稳定现金流。
规律是什么? 速度、社群信任、还有五年前还没有的工具链。
如果给我 30 天,我会这么做
第 1 周——发现痒点
写下 10 个你或客户天天吐槽的小痛点(比如:“为什么多语言还得手动?”)。
第 2 周——做止痒的原型
用最低成本做个能展示效果的雏形——Loom 视频、FigJam 链接都行。
第 3 周——向陌生人收费
把方案发到 X(Twitter)、LinkedIn,还有你常混的 Discord。标价——哪怕 10 美元。第一次刷卡,副业就不是爱好而是生意。
第 4 周——拧紧螺丝
上线才能发现“哪儿叮当响”。每周修一个响点,循环往复。
如此反复,直到有一天醒来,你发现自己真的做成一个项目。
临别一颗“定心丸”
经济寒冬砍掉大树,却也抛撒肥料。你不一定要拿风投——你需要的是那群会低声说:“快收钱,帮我解决这个!”的人。找个周末,选一个点子,小步快跑。
第一个付费客户到账后,记得回来告诉我。我请你喝杯黄油啤酒——因为,就像哈利穿过三头犬 Fluffy 的大门,最难的不过是把门缝先推开。
你准备先抓哪块痒点?
彩蛋
可能有人会说:“Bear,光说不练可不行!”当然。我正在做 20 小时把 20 美元变 1000 美元的自我黑客松。此刻还剩 5 小时,我已搞到 615 美元。
完整复盘,我会在下一期 newsletter 里详谈。敬请期待!
你好,我是Bear(中文呢称大狗熊),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设计导师、获奖双语播客主播、高效阅读践行者,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,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,帮助大家一起成长。
《Bear学习派》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、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,涵盖好书解析、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,完全免费!
订阅这个邮件,与 4000+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