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说起了一个“范式转移”的话题,说这会彻底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工作方式。结果收到了不少朋友的留言,问我到底在说什么,具体指的是什么变化。今天就试着把这个事儿聊得更具体一点。
现在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一种模糊的焦虑感。明明自己一直很努力,方向看起来也没偏,技能在线,节奏也还算稳,可越走越觉得迷茫,好像什么都变了,又说不清楚到底变在哪里。
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,不用急着怀疑自己。不是你做错了什么,而是整个环境已经开始换挡。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范式转移。
简单说,就是过去的很多工作方式和判断逻辑,正在一点点失效。从AI的爆发式应用,到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的重新设计,再到远程工作的常态化、地缘政治带来的产业链重构——这些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变化,正在共同重塑我们所理解的“工作是什么”这件事。
拿设计师来说,过去几年,大家努力研究UI、UX,追求更顺畅的操作、更精致的界面、更极致的用户体验。可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,很可能不再依赖“界面”这个东西本身。随着AI主动响应能力提升、语音交互成熟、空间计算发展,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变得“无界面”,或者说,界面被大大简化了。设计的重点不再是控件的位置、按钮的颜色,而是更抽象的:怎么构建人和系统之间的关系。这不是你努力的方向错了,而是设计的边界发生了改变。
程序员这边也一样。过去精通某一语言、掌握某套架构,是很稳固的职业路径。但现在AI已经可以辅助甚至生成大段可用的代码,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,也让企业开始重新思考人力成本与技术投入之间的关系。你可能还在坚持手工优化,而另一边,“vibe coding”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接受——靠AI起草、靠感觉拼接,快速原型、快速验证。这种方式可能不那么“优雅”,但它符合当下市场对效率的要求。很多老板已经在问自己:“是不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,更少的人工解决同样的问题?”你依然很专业、也很有经验,但外部正在发生的,是对“写代码”这件事本身价值的重新估算。
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这些人做错了什么,而是我们在用老地图,走一条正在改道的路。
面对这样的转变,反应方式本身就成了重要的能力。有些人第一反应是焦虑,拼命补课、转型、学习新技能。也有些人开始观察趋势,尝试重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。我觉得更重要的,不是马上做什么选择,而是先接受一个现实:你没问题,问题是规则变了。
曾经我们对职业的理解是线性的,技能越积累越值钱,经验越多越安全。但现在,这种线性逻辑正被打破。未来的工作,很可能更像跳舞,而不是爬楼梯。你要时刻感知节奏,调整步伐,换方向、找平衡,而不是一股脑往前冲。不是谁快谁赢,而是谁能持续适应。
节奏变了,舞步自然得换。你可能一时跟不上,但这不代表你不行。范式变动的时候,混乱是常态,敏感是优势。先认清环境,再想下一步。
这场转变才刚刚开始。接下来还会有很多“看不懂”的事发生。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感受,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知道一件事:
你没错,只是时代换了脚本。
驾驭ai的三个最管用话术
分享一下我日常驾驭ai的三个最管用话术:
fact check this
Think step by step
Ask me questions to clarify
(事实核查,一步一步地思考,问我一些问题来澄清)
推友 TZ 的AI常用的话术:
提问题:critical thinking this
写代码:遵循最小化代码修改原则
改文章:请打分,给出打分标准和原因,并提供改进意见
做了一个虚拟投资实验,大家猜猜结果怎么样?
虚拟金融投资模拟方案:
我希望你帮我进行一个虚拟的金融投资模拟,具体要求如下:
从去年1月1日到今年1月1日这一整年,选择20只随机股票,包含一些波动性较强的股票,以及一些比较稳健的股票进行组合。以5万美元为本金,从1月1日开始投资,分散到这20只股票上,平均分配资金。
设定一个投资纪律:
•当某只股票涨幅超过15%时,立刻抛售;
•当跌幅超过15%时,同样抛出;
•抛出后,所得资金立即重新分配到其他持仓股票中;
•可以重复买入已经卖出的股票;
•每笔交易收取5美元的交易费用。
最终目标是以实际的市场数据为基础,计算在这种策略下,一年后这5万美元的本金收益会是多少。
虚拟金融投资模拟结果报告:亏了🤣
15%规则策略结果:
最终投资组合价值:48,374.17美元
净亏损:-1,625.83美元
总收益率:-3.25%
详情看这里:https://x.com/bearbig/status/1947967835960930455
你好,我是Bear(中文呢称大狗熊),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设计导师、获奖双语播客主播、高效阅读践行者,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,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,帮助大家一起成长。
《Bear学习派》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、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,涵盖好书解析、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,完全免费!
订阅这个邮件,与 4500+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