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你好!
上周,我上线了自己的一个新产品——AI语音口语教练 JAM。
到今天,JAM 上线刚满 10 天。 我们只有两个人,但每一个小进展都值得庆祝。
✅ 下载量突破 500+
✅ 月收入超过 80 美元
✅ 连续发布 3 个版本(修复 bug + 优化体验)
✅ 支持中英文双语
我们还专门为中文用户做了一个活动: 领取免费兑换码 → 开启 30 天英文口语挑战。 上线 12 小时,就有 100+ 人领取。
后台方面,我们两天就完成了通知系统、内部管理工具和推送功能的搭建。对比我之前在大公司时,类似的功能要 3 个团队花上几个月才能上线,这种效率差异让我格外有成就感。
但最大的收获其实是: 我能更贴近业务和产品决策,把设计思维和过往的积累真正串联起来,并投入到 JAM 的建设里。
接下来,我会把至少一半的精力放在市场和运营上。对我来说,这是全新的挑战,也让我很期待。
前往App Store下载:
https://apps.apple.com/us/app/jam/id6749299926
如何在20天内构建并发布了一款AI驱动的应用
作为一个设计师,我一直想真正做一款自己的应用。这一次,我真的做到了。
借助 Cursor 和 ChatGPT 这样的 AI 工具,我把一个简单的想法变成了在 App Store 上架的成品,全程只花了 20 天。
在我的新视频里,我会完整分享整个故事,并展示我用到的全部方法: • 我是如何用 AI 验证创意、并快速做出原型的 • 我是如何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合作的 • 我作为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关键经验和建议
这不是写代码的故事,而是如何利用 AI 的力量,让创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成现实。
如果你是设计师或科技从业者,对用 AI 做产品感兴趣——这也许就是你的起点。
每周好贴
每天用 AI 工作一年后的 11 条经验
Jan Takacs 在 UX Collective 上分享了自己一年高频使用 AI 的心得,标题很到位——“从炒作到习惯”。他总结的经验里,有几条我觉得特别有共鸣:
多语工作场景里,用英语作为输入语言,输出质量依然最高。
好输入=好输出,输入质量越高,AI 产出的内容越好。
最佳效果往往是输入和输出几乎 1:1 对应,而不是寄希望 AI 把简短指令变成长篇佳作。
越来越多的时候,他选择“对 AI 说话”而不是打字,尤其在模型质量提升之后。
要想长期从 AI 获益,必须保持思维敏锐、多阅读多学习、深入思考,不要把太多工作全交给 AI,否则“脑子这块肌肉”会慢慢退化。
我自己也被提醒到一点——虽然中文是母语,但在用 AI 时保持英语作为主要输入,可以直接提升结果质量。这对我来说是个简单但有影响力的调整。接下来我会把它作为长期习惯的一部分,把 AI 当作思考伙伴,而不是替代品。
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观点是,我们必须抵抗把所有工作都交给 AI 的诱惑。这种依赖会让我们的“大脑肌肉”逐渐萎缩。真正强大的用法,不是让 AI 替你做所有事,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伙伴,用它来拓宽你的思路,深化你的思考。所以,我们必须保持敏锐,持续学习,不能沉溺于轻松,否则一旦思维能力退化,再想重建就太难了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uxdesign.cc/11-lessons-from-a-year-of-using-ai-in-my-daily-work-f03c18c7f861
5款能帮你省下100+小时的AI剪辑工具
最近看到一期Think Media的视频,分享了5款可以大幅提升剪辑效率的AI工具。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产出内容的创作者来说,这些工具的出现,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助理,极大地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。它们不仅能处理画面和音频,还能从长视频中快速提炼精华,让我们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创意本身。
这里是这5款工具的功能简要:
CapCut:除了基础剪辑,它强大的 AI背景移除 和 视频放大 功能,可以一键处理素材,省去很多繁琐的后期工作。
Adobe Podcast Enhance:专门为音频优化而生,能把任何糟糕的录音变得清晰干净,让你的播客或口播视频听起来更专业。
Opus:最适合短视频生产。你只需要上传视频,它就能自动找到最精彩的片段,并配上字幕、标题和描述,大大简化了二次创作流程。
VideoLeap:能把长视频自动切分成适合发布在不同平台的2分钟或5-10分钟的短片,让你轻松筛选和导出精华部分。
Descript:一个基于文本的视频编辑工具,可以直接在转录文本里搜索精彩瞬间,并生成可直接使用的视频剪辑。
我的个人感受:
我觉得这种“工具组合拳”特别适合我这种内容量大、但时间有限的创作者。像推广 JAM 这样的产品,很多时候需要在不同平台同步分发多种格式的内容。有了这些AI工具,我不仅能大大节省精力,还能提高内容产出的速度。关键是,它们几乎不需要太高的剪辑门槛,作为创意人,我们自己就能搞定从策划到剪辑的大部分工作。
这些工具让我更确信,AI不是来取代我们的,而是来解放我们的。它帮我们把那些重复、机械的操作自动化,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,去创造。
原文视频:
你好,我是Bear(中文呢称大狗熊),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设计导师、获奖双语播客主播、高效阅读践行者,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,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,帮助大家一起成长。
《Bear学习派》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、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,涵盖好书解析、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,完全免费!
订阅这个邮件,与 4700+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:)
订阅邮件通讯 Newsletter
💌 Bear Academy Newsletter: 我的每周邮件通讯,分享海外设计、职场的经验、技巧与工具,免费订阅(中英双语,请各取所需)。
联系 Contact
Beartalking.com - 我的博客,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
https://twitter.com/bearbig -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
bear@beartalking.com - 邮件
LinkedIn.com/in/bearliu -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