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打开过一个中国的超级应用,瞬间被铺天盖地的功能弄得有点晕?
像 Google 地图这样的西方应用,以干净、极简的设计著称。而打开腾讯地图时,满屏都是图标、优惠券和小游戏。两者的目标都是帮你找到路,但设计思路却完全不同。
如果这些看起来“杂乱”的设计,其实不是缺陷,而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呢?
“一切尽在其中”的设计思路
在中国的超级应用里,你看到的不是单一服务,而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。
这种设计理念叫做 渐进式聚合 —— 把所有服务集中在一个界面上,用户自己选择需要的部分。
比如,滴滴出行的首页并不只是打车。你还能点外卖、买长途车票、叫货车,甚至在“金融”入口里申请小额贷款或购买保险。
这和 Uber、Google 地图形成鲜明对比。后者界面简洁,只提供一个三步式的单一服务流程。
在西方用户眼里,这种“万事通”式界面可能显得混乱,但对中国用户来说,却是高效而熟悉的体验。
设计背后的三个原因
为什么中国的超级应用会长成这样?主要有三个原因:
经济逻辑: 在中国,让用户下载一个新应用的成本非常高。一旦抢占了用户手机里的宝贵位置,公司就会尽可能塞进更多功能,来最大化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。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:“目标就是做那个用户永远舍不得删掉的应用。”
基础设施与政策: 统一的二维码支付体系和实名制政策,使得企业很容易在现有用户数据之上叠加新服务。比如滴滴已经掌握了用户的通勤习惯和消费数据,于是自然可以顺势提供贷款、保险等金融服务。
文化差异: 在中国和东南亚很多“高语境”文化中,信息密集不是负担,而是价值。越多的选择,越显得周到与用心。就像中餐宴席或者韩式自助餐,二十道菜摆满一桌,并不会让人觉得杂乱,反而是丰盛与好客的象征。
设计原则的新视角
这里的核心启示是:极简主义并不是普世真理,而是一种市场偏好。
在判断一个产品的界面是否“太乱”之前,要先考虑用户的文化、场景,以及他们对信息密度的接受度。
在获客成本高、跨服务数据能缩短用户路径的情况下,一个功能密集的界面反而可能比极简的设计更高效——前提是核心任务(比如打车或导航)保持清晰。
这也是中西方设计理念的重要差别:
西方常用 渐进式披露(progressive disclosure),即功能隐藏在后面,用户需要时再打开。
中国超级应用偏好 渐进式聚合(progressive aggregation),即一股脑展示出来,让用户自己挑选。
两种方式都没有绝对的优劣,它们只是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策略。真正的原则是:为人而设计,而不是为“教条”而设计。
所以,下次当你看到一个超级应用界面繁杂时,请记住:这背后折射的不是“糟糕的体验”,而是独特的经济逻辑、数字化基础设施,以及一种把“丰盛”当作关怀的文化。
观看视频版:
本周其他推荐
AI 时代设计师的 10 条原则
Cursor首席设计师 Ryo Lu 在 X 上发了一段很像“AI 时代新设计师宣言”的话,虽然每条都只有短短几个词,但背后的价值观很清晰:
不做老虎机式上瘾机制
不伪装成人类
不隐藏复杂的真相
不制造黑箱
不让人觉得自己很笨
不单向提取价值或注意力
不为虚荣指标优化
不垄断知识
不制造分裂的工具
不为了便利而牺牲用户的主动性
我的个人感受:
当我看到这条推特时,脑海里立刻闪现一个想法:“这简直就是一位 AI 时代新设计师的宣言。”
这些“不要做”的原则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。作为产品设计师,我们很容易被那些为了提升参与度和数据指标而设计的东西所吸引,但这则推特提醒我们,应该优先关注人的价值。
“不要建造老虎机”——这是在直白地告诉我们,要避免设计出那些利用人性弱点、让人上瘾的“黑暗模式”。
“不要隐藏混乱的真相”和“不要制造黑盒子”——在 AI 时代,这关乎透明度。用户需要理解一个产品是如何运作的,以及它做出某些决定的原因。
“不要让人们感到愚蠢”——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赋能用户的,而不是让他们感到无助。它应该尊重用户的智慧和自主性。
原文地址(帖子):https://x.com/ryolu_/status/1953112152199581742
创意行业的 AI 未来
The Futur 在这期播客里聊到,AI 在创意行业的角色,像极了 90 年代设计圈的“破规矩”浪潮——当时年轻设计师用全新方法重塑图像制作,而今天 AI 带来的也是一场规则重写。它能加速创作、压缩时间、简化流程,甚至替你完成繁琐的琐事,让更多精力用在创意本身。
嘉宾Kevin Lau认为,创意行业要想在 AI 时代保持竞争力,需要几个关键点:既要保有创作的热情,也要学会适度抽离,别把作品当成自己的一部分;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工具;做出可落地、可变现的创意;学会协作;持续成长和创新。AI 可以让创意人工作更快,但也带来职业和人类体验未来的未知。
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贴近现实——AI 的确是个加速器,但它不会替你解决创作的核心问题。就像在做设计时,工具的进步不会自动让作品更有灵魂。反而是你要学会用它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,去想更深、做更好。我在内容创作里也有类似感受:AI 帮我省下了很多重复劳动,但故事和想法,还是得自己打磨。
原文地址(视频):
高级感十足的 Landing Page 设计
Basit A. Khan 在 X 上分享了他的新 Landing Page 设计首图。设计师叫它“干净”,客户叫它“高级”,而他自己直接说:“完成了”。
这个设计的亮点在于 Hero 区域的处理——背景用了抽象的动态图,加上模糊和玻璃质感的透明效果,瞬间拉满了精致感和未来感。乍一看很高级,但思路并不复杂,只是玻璃效果可能需要通过代码实现,才能既保证视觉质感又保持性能。
我的个人感受:
我特别喜欢这种“少即是多”的高级感处理方式,尤其是对于科技类品牌,这种干净+未来感的视觉语言非常契合。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要堆满元素,而是要用几个精准的视觉手法,把品牌的气质直接传递出来。对于正在做网站的朋友,这种风格完全值得参考,尤其是如果你的品牌想传达科技、创新、前沿的气质。
原文地址(帖子):https://x.com/basit_designs/status/1953476697497452933
你好,我是Bear(中文呢称大狗熊),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设计导师、获奖双语播客主播、高效阅读践行者,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,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,帮助大家一起成长。
《Bear学习派》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、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,涵盖好书解析、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,完全免费!
订阅这个邮件,与 4700+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:)
订阅邮件通讯 Newsletter
💌 Bear Academy Newsletter: 我的每周邮件通讯,分享海外设计、职场的经验、技巧与工具,免费订阅(中英双语,请各取所需)。
联系 Contact
Beartalking.com - 我的博客,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
https://twitter.com/bearbig -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
bear@beartalking.com - 邮件
LinkedIn.com/in/bearliu -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