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 你好,
关注我推特的朋友大概已经知道,我最近因为父亲生病,又临时回国了一趟。和上次一样,这次也是突发情况,所以整个十月上半个月都在各种忙乱中度过。工作自然全都暂停了,包括 newsletter 的更新。
好在现在父亲的手术已经顺利完成,恢复得也挺好。对我来说,终于能稍微喘口气,重新拾起一些工作的节奏。
所以,newsletter 也可以继续更新啦。
最近我还在“出海去”的社群活动上聊了一下这次回国、照顾家人的一些感受,这期 newsletter 里也会和大家分享。
那就开始吧。下面是这期Newsletter的好物分享。
从大厂到独立创业者:2025 年的三个成长故事
当“稳定”成了陷阱。
2025 年,我离开了大厂,经历了家人的健康危机,也第一次真正地开始创业。
这不是一场追求自由的冒险,而是一场“重建系统”的修行。
在这期视频里,我分享了三个让我改变方向的真实故事——
关于工作、生活,还有在混乱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勇气。
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,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一点力量。
中年校准期:换轨而非危机
中年这趟列车并没有停下,只是换了轨。
这次回国照顾父亲,我忽然意识到:这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长辈开始走下坡,病痛、医院、陪护一下子都找到你。看似我们比二十几岁更能干、更会赚钱,但风险也更大了。真正的难点,是一边顶住上有老下有小,一边把自己也照顾好。
这几年我更相信斯多葛:先分清什么能控制、什么不能,然后尽量从经历里找到一点收获,哪怕暂时看不见。起初我以为这次没有“意义”,后来才明白,它把我重新拉回到一个核心问题:我到底为什么而活。
父亲住院的日子,让我更清楚:在新西兰的家人才是我的支点。那些我曾经很在意的项目、成绩、头衔,不管多体面,终会谢幕。有些圆满,有些仓促,我们并不能决定一切。
所以我把当下称作“中年校准期”。它迫使我重新对焦:什么值得花时间、花钱、花感情,什么不值得。把不必要的消耗关掉,把真正重要的留住。
中年不是危机,而是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。
AI是否能提升设计效率?
AI让编程效率提升数倍已经不需要争辩,那么设计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提升?有的人认为完全不可能,有的人则觉得AI甚至能完全替代设计。而在我看来,只要熟练掌握AI工具,设计效率提升三到五倍并保持原有质量,完全是可以做到的。
以我刚完成的一个项目为例:我们的英语口语训练软件 JAM 正在开发最重要的功能——主题包。之前的玩法比较单一,而有了主题包之后,它就成为一个更“正经”的英语学习软件,用户可以根据主题选择练习口语。
这个设计我花了大约三天,也就是20个小时完成。内容包括:
• 调研
• 制定课程计划
• 设计主题包训练内容
• 生成主题卡片
• 完成UI设计
如果在没有AI的情况下,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个UI设计师、一个内容设计师和一个文案,三个人的团队花上两到三周,甚至还要请专业的教育顾问。但这次我一个人就完成了。
这里的关键和编程一样,真正的“魔鬼”在于细节:
• 什么时候该用AI生成图像
• 工具该选ChatGPT、NanoBanana还是其他
• 如何保证课程内容的精准性
• 如何确保项目整体的稳定性与一致性
这些都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人来把控。也因此,出现了一个趋势:如果大龄程序员能够熟练驾驭AI,他们的就业机会反而更高,产出效率也更高。我认为这一点对设计师同样适用。前提是要知道:什么时候插手,什么时候放手交给AI。
把柠檬做成柠檬酱
最近发这些中年贴,可能大家觉得,哇,感觉中年人真的很惨,似乎每天都皱着眉头,低着头,生活没盼头。
不是这样的,自己的状态都可以由自己选择,我选择干翻它。命运扔给我一颗柠檬,老子把它做成柠檬酱。
照顾老人,处理医护的确累,但心里可以选择不难受。老人到了这一步,活了那么多年,不管什么都是赚的,多活一天,赚一天。到老天要收的时候,开开心心走就行。
至于我自己,中年不存在危机,只是转换轨道。这辈子转换轨道多了,遇到的事也不少。
我17岁时母亲意外过世,我高考也进了所221。大学二年级开始自己赚学费,四年级去别的系教本科生的课,当时自己都还是本科生。
物理系毕业生转行做设计,不是媒体人,不是文科生,做播客做了500多期,书出版了两本。30多岁跑到新西兰,高龄转行产品设计成功,入职南半球最好的前五软件企业之一。我前半辈子已经有过多次转轨。
现在老天说,你打工打得也差不多了,自己出来试试吧。另外再给你个one more thing:照顾一下老父亲。我说行,没问题。
命运,把你的柠檬再扔几颗过来,我正好把它们做成一堆柠檬酱,开网店卖。
ChatGPT Operator & Agents:官方首次演示
这两天重新看了 OpenAI 官方的这支视频:《Introduction to Operator & Agents》。
很多人可能已经在玩各种第三方的 Operator 教程了,但我个人觉得——
第一次了解一个新功能,还是得看官方原版。
在这场演示中,Sam Altman 带着几位团队成员展示了 Operator 的几个场景:
直接在 ChatGPT 里订餐、买票、购买日用品,这些动作不再是纯文字指令,而是真实调用外部服务完成的任务。
换句话说,ChatGPT 不只是回答问题,而是可以帮你动手做事了。
几个我觉得关键的点:
- Operator 是有“接口”的。 - 它需要与外部服务(例如订票系统或购物网站)有数据连接。换句话说,它不是魔法,而是底层 API 在跑。 
- 确认机制非常清晰。 - 每当涉及付款或订单确认时,系统会暂停,要求你确认。这一步是确保“AI 不乱花钱”的安全线。 
- 体验越来越接近“助理”而不是“聊天机器人”。 - 它在对话中帮你处理事务,这种感觉比传统 prompt 交互更自然。 
我自己去年也用过一个早期版本的 Operator,让 ChatGPT 自动把输出的文档保存到 Google Sheet 里,
当时觉得体验还不错,也挺稳。但后来因为没续 Pro,就中断了。
现在我挺好奇——大家有没有在用其他类似的平台或方法,把这种自动化流程做得更顺?
原文视频地址:
👉 Introduction to Operator & Agents - YouTube (OpenAI)
你好,我是Bear(中文呢称大狗熊),是一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、用户体验设计导师、获奖双语播客主播、高效阅读践行者,现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,我喜欢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学习感悟,帮助大家一起成长。
《Bear学习派》是我每周通过邮件发出的关于科技、设计与效率的中文心得分享,涵盖好书解析、学习经验和职业感悟,完全免费!
订阅这个邮件,与 4700+ 位朋友一起学习进步:)
订阅邮件通讯 Newsletter
- 💌 Bear Academy Newsletter: 我的每周邮件通讯,分享海外设计、职场的经验、技巧与工具,免费订阅(中英双语,请各取所需)。 
联系 Contact
- Beartalking.com - 我的博客,包含了所有中英文文章 
- https://twitter.com/bearbig - 我目前主要活跃的社交平台 
- bear@beartalking.com - 邮件 
- LinkedIn.com/in/bearliu - 我的主要英文社交平台 






写的真好!祝福!